石太璞,泰山人,好厌禳之术。
有道士遇之,赏其慧,纳为弟子。启牙签,出二卷――上卷驱狐,下卷驱鬼。
乃以下卷授之,曰:“虔奉此书,衣食佳丽皆有之。”
问其姓名,曰:“吾汴城北村元帝观王赤城也。”留数日,尽传其诀。
石由此精于符策,委赞者踵接于门。
一日,有叟来,自称翁姓,炫陈币帛,谓其女鬼病已殆,必求亲诣。
石闻病危,辞不受赞,姑与俱往。
十余里,入山村,至其家,廊舍华好。入室,见少女卧觳幛中,婢以钩挂幛。
望之,年十四五许,支缀于床,形容已槁。
近临之,忽开目云:“良医至矣。”
举家皆喜,谓其不语已数日矣。石乃出,因诘病状。
叟曰:“白昼见少年来,与共寝处,捉之已杏;少间复至,意其为鬼。”
石曰:“其鬼也,驱之匪难,恐其是狐,则非余所敢知矣。”
叟云:“必非必非。”
石授以符,是夕宿于其家。
夜分,有少年入,衣冠整肃。石疑是主人眷属,起而问之。
曰:“我鬼也。翁家尽狐。偶悦其女红亭,姑止焉。鬼为狐祟,阴骘无伤,君何必离人之缘而护之也?女之姊长亭,光艳尤绝。敬留全璧,以待高贤。彼如许字,方可为之施治;尔时我当自去。”石诺之。
是夜,少年不复至,女顿醒。
天明,叟喜,以告石,请石入视。石焚旧符,乃坐诊之。
见绣幕有女郎,丽若天人,心知其长亭也。
诊已,索水洒幛。女郎急以碗水付之,蹀躞之间,意动神流。
石生此际,心殊不在鬼矣。出辞叟,托制药去,数日不返。
鬼益肆,除长亭外,子妇婢女,俱被淫惑。
又以仆马招石,石托疾不赴。
明日,叟自至,石故作病股状,扶杖而出。
叟拜已,问故,曰:“此鳏之难也!裹夜婢子登榻,倾跌,堕汤夫人泡两足耳。”
叟问:“何久不续?”
石曰:“恨不得清门如翁者。”
叟默而出。
石走送曰:“病瘥当自至,无烦玉趾也。”
是夜,翁父与女言之。
女默然垂,不,而无奈。
忽然之间,一发女子见于其前,自称专管不平事之仙女。
其教杀鬼术与女,长亭速学,即往执鬼。
而问之:“君尝言‘鬼祟惑狐,不损阴德’。而天不言‘取宝,不须出也’。而天不然,何害于吾妹,不须出也!”然后斩。
红亭自无恙。
女请父母,搬去泰山。
父母许之,一家连夜去泰山。后自是石生不见其一家。
长亭与红亭志不恃夫,二人游一辈子,并未嫁人。
长亭时年两百七十二岁。
盖闻,其时有一人发长亭见,与之相视一笑,其魂遂去。
添了新封面,一节课做的,很有感觉(◔◡◔)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