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官海棠仅带随从数人,自鄯州出发,西行二百余里,到唐蕃边境日月山,见到大贡论韦乞力徐。当时天色已晚,众人歇宿一夜后,第二天继续向西,又行了百余里,终于看到大海。
海边有一座小楼,白墙黛瓦,远看似有几分江南风味。
“本官仰慕天朝文化,特地聘请工匠,在大海距大唐最近处修建了这座别墅,以招待唐国来的朋友。我还专门找了你们汉人的厨师。贵使初到吐蕃,恐怕还不习惯饮食腥膻。”
“大相费心了。常言道,入乡随俗。本官客随主便,吃什么都好。”
平心而论,这顿饭不太好吃,不过比一路上风餐露宿还是强多了。毕竟在这种人迹罕至的地方,要是衣食住行都跟在长安比,那日子就没法过了。
饭后,韦乞力徐 领上官海棠到后院,只见水边舶着几条小船。那些船都很小,每只最多能容纳三四人。韦乞力徐邀请上官海棠乘船游玩(注1),上官海棠的随从想劝阻,上官海棠猜测,打着坐船的幌子,应该是为了在船上谈些机密的事,不想让闲杂人等听到,便对随从说:“本官既然出使吐蕃,宰相见宰相,有何不妥?难道韦相还要在海上害我不成?”
上官海棠先上船,坐在船头,韦乞力徐随后上,坐在中间,最后上来一个壮汉,站在船尾,负责摇橹。
船驶离岸边后,摇橹的汉子很卖力,船却走得不快,可见他未得驾船要领。
约莫一刻钟后,船离岸已远。纵目眺望,海天相接,景色还是很美的。
突然,韦乞力徐在船上站起来,把摇橹的汉子一脚踹下了船。
上官海棠见状很惊讶,下意识地伸手摸了一下水面,冰凉。不过她又转念一想,据说吐蕃境内雪山之巅也有人住,可见有些人应该天生不畏寒。
“贵使,我让他自己游回去了。”
“哦。大相这是何意?上房抽梯?”(注:三国时,刘表之子刘琦 曾邀请诸葛亮登上高楼,又抽掉楼梯,然后向他请教计策。)
“不敢。赞普年少,本官受托孤之重。只是想向上官大人请教,本官如何才能免于霍子孟(霍光 字子孟)、长孙辅机(长孙无忌字辅机)的下场?”
“这个简单。大相把我扣在吐蕃,然后派大轮寺的高手行刺太平公主。出钱出兵,支持临淄王李隆基。李隆基好大喜功,等他当上皇帝,一定会攻打腊城,陈兵积石山。这样一来,赞普就不得不悉全国之兵,付予大相,以应对唐军。大相蓄敌自重,则不失富贵。”
“因私废公的事,本官做不来。”
“那好。第二策,迁都。金城公主现在年幼,只有十三岁半。她在鄯州已觉胸闷气短,如何能上雪山?
因此,婚事就在腊城办。成婚后,赞普和百官都在腊城,大相找个理由不让他们回逻些。用我们汉人的话说,这叫‘挟天子以令诸侯。’
后面的事就简单了。贵国西南有身毒(今印度),东南有六诏,皆非强敌,遣一偏将即可平之。西面大食虽强,其与西洋大秦国(即东罗马帝国)乃宿敌。唐、蕃、秦 可联兵击之。”
“大人说得不错。此计若成,敝国拓地万里,本官也可流芳百代了。不过我有一事不明,吐蕃扩张,对大唐有何好处?”
“和平。
不够吗?
西域有三十六国,立于沙洲之中,其民不耕不织,却人人皆衣绫罗;金银奇宝,满室满仓。何故?自长安贩货至大秦,最少十倍之利。
若能攻灭大食,凿空西域,沿途筑城设驿,则唐蕃两国可独享西域通商之利。”
上官海棠故意没说的是,陆路长途运输很不经济,远不如海运。所以西域丝绸之路早晚要被海上丝绸之路取代。如果韦相老老实实听自己的建议,遣一偏将,率数千骑征服身毒,夺取雅鲁藏布江入海口,那么将来海上丝绸之路的利润 吐蕃还能分一部分。如果韦相就盯着遍地黄金的西域三十六国,只顾用兵西向,那海上丝路的事,就和吐蕃没什么关系了。大唐的丝绸、瓷器、茶叶等,从扬州出海,可达大秦港口 贝伦尼丝。
====
注1:现在的青海湖好像在冬天会结冰。不过唐朝气温比现在高很多,比如四川在那时还产荔枝。我也没考证过当时会不会结冰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