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月十五,平京大朝会(注:大朝每月两次,一般在初一、十五,又称“朔望朝”,在京官员六品以上都参加),天子不在,献容代帝临朝。文武大臣分左右两班觐见,左列(文)以保和殿大学士陈元甲为首,右列(武)以三军参谋长龙泰德为首。
依雍朝旧例,朔望大朝以礼仪形式为主,不议具体事项。这次却与平常不同。群臣跪拜后,本该退朝,献容却向陈元甲问道:“陈爱卿,你做大学士有十余年了吧?”
陈元甲虽然觉得这个问题很奇怪,仍如实答道:“陛下所言不差,臣是十三年前授的大学士。”
“你既已做了这么多年大学士,且说说,大学士的职守为何?”
陈元甲按《大雍六典》(注:这是一部 雍世祖 时编纂的关于朝廷典章制度的书)原文回答:“大学士掌钧国政,赞诏命,釐宪典,议大礼、大政,裁酌可否入告。修实录、史、志,充监修总裁官,经筵领讲官,会试充考试官,殿试充读卷官,春秋释奠,摄行祭事。”
陈元甲话音已落,献容问阶下群臣,“陈爱卿刚才说的对否?列位可有异议?”
此时议郎张亮出列言道:“臣张亮不敢苟同。参赞国政,有政事堂、枢密院;掌诏命、釐宪典,有中书省;监修国史,有太史令;会试殿试归礼部,四时祭祀归太常(注:太常是九卿之首)。大学士者,顾名思义,乃博古通今、熟知经史之士。朝廷设大学士,为天子讲经书、典故也。”
其实张亮、陈元甲两个人说的都对,大学士始设于乾朝,最初确实只是为皇帝筵讲经学,充当顾问。经过昊朝、雍朝数百年间的逐渐演变,才成为名副其实的宰相,如陈元甲所说,“掌钧国政……议大礼、大政……”不过雍朝中后期,皇帝猜忌大学士权位太重,乃设政事堂商议文政,枢密院掌兵事,三司使(注:户部、盐铁转运使、漕运使 合称三计司)管钱粮,作为制衡,渐渐架空大学士。
“既然大学士为天子讲经书,先帝大行,哀家也不敢劳动宰相到后宫为妇人们讲学。张亮,你说如今大学士的职守为何?”
朔望大朝上忽然谈起这个议题,对于陈元甲、龙泰德等人,实出意料之外,但是崔列、郑婉、张亮 在事前已略有耳闻。于是张亮从容对答:“以微臣愚见,先帝大行,四位大学士,冒宰相之名,行尸位素餐之实。如今度支困难,朝廷欲裁汰冗员,可自大学士始。让天下人看到朝廷的决心。只要无益于时事,上至正一品,下至九品,皆在可裁之列。”
此言既出,满朝肃然,落针可闻。
按规矩,像罢免宰相这等要紧国事,一般先在政事堂上研究,议论一番,待决定后,再公布于众。不过陈元甲是一代文宗,门生故吏遍于朝野,在寒门学子中声望极高。若先讨论,难免泄露消息,以致天下哗然,就难收场了。
========
散朝后,献容回宫,任由侍女为她脱去朝服,换上便装,心想:自从居庸关大战,并州与朝廷虽 表面上还没翻脸,但实际上矛盾已不可调和。此时崔列想排挤大学士,自己当上文臣领班,各方势力之间的制衡愈加不稳。然而,我除了帮他实现愿望,还有别的选择吗?总不能把北方四大都督挨个得罪一遍吧。(注:朝廷/献容 最早跟并州太原王氏闹掰,然后是齐州千乘王氏认为献容在渤海郡的事上偏袒崔列。)
按路程远近讲,西征大军中,齐州兵最可能先回家。不过变数是海军大部被扬州人掌握,可以影响甚至决定谁先上船。数日前,吴郡陆氏嫡长女陆臻被家人逼迫与顾成订亲。郑婉上疏举荐陆臻为公路县令(注:袁术字公路,郑婉曾上疏请改项城县为公路县,改项城县都乡为本初乡,借此与袁家缓和关系),阻挠了她的婚事(注:女子参军和做官是当时较普遍的推迟婚姻的理由,比如崔列的妹妹崔圆,就因为是军官,躲避了与卢家的婚事。)
实际上,陆臻作为扬州人,不太可能去出任韩州汝南郡的县令。顾、陆两家为了面子上好看,只得改授陆臻(九江郡)寿春县令。若郑家借此与陆家结盟,韩州兵就很可能比齐州兵早回来。天下大势,仍未可知。
唉,感觉这章写的不太好。抱歉了! 我可能更擅长写打仗吧?(相比于朝堂) 预告一下,京城的事再写两三章,之后就写西(shang)线(guan)战(hai)区(tang)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