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二章 听君一席话

作者:清泉 | 发布时间:2016-10-06 11:25 |字数:1353

    下课后,同学们又围着郑婉问问题,有人问关于攻打陕关的具体问题,也有人笼统地请教一些兵法韬略的问题。

    郑婉觉得能来一次洛阳公学机会难得,就没注意时间。等提问的同学们全散去后,天都黑了,过了平常吃晚饭的时间。

    校长司马恢见郑婉还没走,便说:“侄女儿,你看,天晚了,吃过饭再走吧。”

    司马恢是长辈,主动邀请,郑婉不便推辞。况且郑婉也很想趁着吃饭的机会向司马恢请教一些问题。

    晚饭就在学校的小厨房吃,除了郑婉、司马恢,还有司马德师和司马德昭一起。

    席间,郑婉问司马德昭,“贤弟,姐打陕关的时候,只带了五六万人,而李自岷在咸阳驻有精兵十万,他为什么不派兵救陕关呢?

    当时我军位于华阴,已深入敌后,若关西军以精兵截断我退路,再派重兵围攻华阴,则我军恐不得匹马东还。”

    司马德昭不假思索地回答:“关西李自岷,乃一**民贼,穷兵黩武,对治下百姓极尽搜刮之能事,**人怨。

    荥阳郑氏据韩州已历三世,轻徭薄赋,百姓安居乐业。

    所谓‘得道多助,失道寡助’,王师所到之处,人人箪食壶浆,谁敢阻挡?”

    听到司马德昭的一番称赞,郑婉赧然,心想,攻打陕关死人极多,关西军拼死抵抗,大半战死,而被俘的千余人也基本是重伤后才被活捉,几乎没有主动投降的。

    司马恢听完小儿子一番天马行空的言论,也很不满,把筷子放下,说道:“小昭,你诗词歌赋的确写得好,胜过为父。

    但是你对时事策论的了解也太差了吧!小师,你做大哥的,替你弟弟回答一下。”

    “是,父亲。

    关西省的人口不足百万户,又有八十万兵陷在西域,即便每户发一丁,留守本省的兵员不会超过十万,这已经是极限,不能再增加了。

    兵法云:‘十则围之,五则攻之’。郑小姐率领的六万韩州军虽是新兵,但训练有素、装备精良,尤其在重炮的射程和数量上远超关西。

    且上官腾是宿将,李自岷要想以十万人围攻你,实难速胜。

    而一旦小姐被围在华阴,世伯(指郑融)必倾全州之力救援,那就变成了消耗战。

    韩州的人口在一千五百万户以上,是关西的十五倍;税收是关西的十倍;粮食、钢铁、煤等的产量也远远超过关西。

    如果打消耗战,关西必败。况且一旦战事拖长,并州、凉州、益州都可能干涉,让李自岷更加被动。

    我估计,李自岷是打算暂且退让,待西域的八十万兵返回后再做打算。”

    “小师,你的回答,如果满分是5分,最多可以得2分。

    分析基本正确,推论完全错误。

    侄女儿,这个问题你问的挺精的。如果你直接问我,我可能会拒绝回答。

    但是现在他们两个小子都回答了,错得一塌糊涂,我要是再回避,这事以后传出去,司马家的面子就挂不住喽”,司马恢喝了一口茶水,接着说道:

    “分析军事问题,要先抓住主要矛盾。

    关西省目前的主要矛盾是什么?是怎么让那八十万人从西域回来。只要回来了,满盘皆活;如果回不来,全盘皆输。

    从西域回国,无非两条路,旱路和海路。走旱路的话,先到凉州敦煌,从敦煌坐火车经过金城到达陇西。

    韩州、冀州、齐州、徐州的兵撤回,自然是走海路方便。并州兵可能走旱路回来[注],也可能走海路。

    那么关西的兵呢?走旱路,凉州不一定让过。海路就更别提了,沿海的各州,谁也不想让这些强悍的武夫过境。

    所以说,那八十万人即便能回来,恐怕也要扯皮很久,走走停停。以李自岷的脾性,他估计会趁各州的重兵从西域撤回之前,就搞个大动作。”

    “司马公,小女受教了!”

    (注:从西域返回并州的陆路是由敦煌先至灵武,然后至朔方,进入并州境内)

评论

您只有登陆后才可以发表书评
  • 暂无回应